金谷快报

上市公司

天合光能“卷”在行业前列

2023-10-16 | 分类: 上市公司 | 查看: 107464

(图片来源:东方IC)

天合光能“卷”在行业前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合光能“卷”在行业前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合光能“卷”在行业前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上半年实现约27GW组件出货量的天合光能(688599.SH),离坐上光伏行业头把“交椅”只差3GW。

8月29日,光伏行业知名研究机构InfoLink公布2023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其中组件出货量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为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并列)。

但从四家公司财报披露数据来看,相比起上半年出货量为23.95GW的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更应该和上半年出货量为26.64GW的老“对手”隆基绿能并列第二,晶科能源则凭借N型产品的大幅放量,期内出货量突破30GW,夺下年度半程冠军。

实际上,今年8月份,天合给行业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震撼。这个发家于江苏常州的光伏企业,在1700余公里外的青海西宁大基地官宣“至尊N型700W+组件”量产,成为行业首个实现TOPCon组件量产功率突破700W+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将市场带入了700W+时代。

“我们把700W定义为地面电站之王,它在地面电站上功率最高,度电成本最低,我们相信这款产品在大型地面电站有独特的优势。”在8月中旬的发布会上,天合光能技术助理副总裁陈奕峰向媒体表示。

新产能新机遇?

年初至今,整个光伏板块上市公司股价表现都十分惨淡。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隆基绿能年内股价跌幅高达36.31%,同期晶科能源亦跌26.04%,晶澳科技跌34.87%,阳光电源跌10.59%,通威股份跌9.93%。

而在组件出货前三名的企业中,天合光能的股价跌幅最大,截至8月31日,其股价年内回撤幅度已超45%。

这样的股价表现,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的光伏行业遭遇了什么“毁灭性”打击,但实际上,A股光伏板块的上市企业在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记者统计了17家光伏电池/组件环节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显示,仅这17家企业上半年就共计实现营收3169.55亿元,同比增幅平均达29.53%,其中营收增速最高的企业,是一家去年方才跨界光伏的新秀—钧达股份,该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4.21亿元,同比增长112.84%。

利润方面,上述17家企业2023年上半年共计实现净利润286.06亿元,其中净利润金额最高的隆基绿能在上半年狂赚91.78亿元,同时,受益于上游硅料价格在年内的大幅下跌,光伏电池/组件环节的上市公司在上半年的销售毛利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例如,隆基绿能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毛利率为19.08%,较去年同期提升1.47个百分点,晶科能源的销售毛利率则为15.18%,较去年提升4.93个百分点,晶澳科技19.35%的毛利率更是较2022年上半年提升6.14个百分点,天合光能的销售毛利率亦在同期内得到3.36个百分点的提升。

企业经营向好的背后,必然有着稳定扩张的市场需求予以支撑。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3 年 1-6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78.4GW,同比增长154%,已十分接近2022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另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超 290 亿美元,欧洲仍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非洲、中东等区域组件出口增长明显。

“这么好的行业,就是天天绿油油的价格。”8月23日,有股民在天合光能的股吧中发帖称。

市场需求稳定、业绩持续高增,漂亮的“基本面”为何拯救不了光伏板块疲软的股价呢?答案或许是“成长性见顶”:随着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对于当前光伏行业内的第二、三梯队玩家来说,想要“活着”走出红海,差异化就成为竞争策略之一。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就曾公开表示,光伏新兴企业要和领先大企业进行错位竞争。

而对于行业头部企业来说,背靠先进产能、品牌优势、全球销售网络布局,实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则无疑是“突围”正道:天合光能就在自家中报内指出,当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正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产能规模,行业资源开始向少数光伏企业进一步集中。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出增幅均超过 60%,其中,多晶硅总产量超过 60 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65%;硅片总产量超过 250GW,同比增长超过63%;晶硅电池总产量超过 220GW,同比增长超过 62%;晶硅组件总产量超过 200GW,同比增长亦超过60%。

与此同时,以新材料、大尺寸、N型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加速走向市场,据CPIA统计,2023年部分国内大项目招标项目N型占比要求已达30%以上,2023年5月举办的SNEC光伏展期间,各参展企业发布的组件产品N型占比超 90%。

“从新增产能和总体产能看,今年N型组件已经实现了取代P型。但是产能建设完之后还要生产,所以今年的产出还是以P型为主,但从明年开始,N型产品会开始全面取代P型。”陈奕峰在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天合光能在今年中报内还有这样一段表述:“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大规模新产能投放,主要围绕着多晶硅、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展开,淘汰低效率和高成本的老产能,加速行业整合。”

所以,天合光能为何此时会呈现出“急于成王”的心态,答案已显然易见:

2015年前后,隆基绿能背靠单晶、PERC电池技术“高速”成长,其后组件出货量常年霸榜头名,成为行业“一哥”;如今,光伏行业又进入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在当前行业即将进入红海的时刻,对于手握“210+N型产品生态”与“产业链一体化整合”两张好牌的天合光能来说,机遇或许就在眼前。

“地面电站之王”?

8月中旬,记者在天合光能西宁大基地现场,现场目睹了其首批量产N型700W+组件下线。

一步迈入700W,属实给行业内其他友商整了个“大活”,要知道,目前业内主流组件功率平均保持在550W左右。例如:晶科能源的78片大版型单面N型组件,功率也就刚到630W,隆基绿能采用N型HPDC电池技术量产的Hi-MO 7组件,功率更是只有580W。

天合光能全球市场总监曹云端向记者表示,700W+组件是基于先进的 210 产品技术平台和 N 型 i-TOPCon 电池技术,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持续降低度电成本。

“天合光能之前基于210技术平台,在2020年7月份推出P型代表组件670W,率先引领行业迈向600W+,如今几乎所有的组件企业主流中版型产品几乎都实现了600W+。现在,天合光能率先引领行业推出700W+组件,在已有标准化的组件尺寸里,用可量产和可产业化的电池技术,持续以客户价值为根本,推出更高功率的产品。”曹云端说。

作为光伏行业的重要技术路径,由大尺寸、薄片化演变而来的182及210两大组件阵营,已在市场上明争暗斗了很多年。而“尺寸”之所以会成为光伏硅片主要的迭代路径,原因首要在于大尺寸硅片对于组件单位成本的摊薄。

“硅片做大了之后,可以把整个(光伏)组件的功率档往上提升,加上原先组件生产所需辅材成本基本不变,就达到了一个摊薄组件生产费用的效果,相当于每瓦的成本降低了。除了降本之外,大尺寸的硅片还能够减少非光伏组件成本,例如,原来一个工人搬一块板子(指光伏组件)是50块钱,但是原来一块板子它只有400瓦,现在给它换成1块182mm的板子或者1块210mm的板子,还是50块钱,只不过现在这个板子的功率上升到了500瓦甚至600瓦。其实就相当于把人工的费用,线缆的费用,还有一些支架的费用都给摊薄了。”曾有业内产品专家向记者如此解释其中逻辑。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产品规划与管理经理李子轩告诉记者,此次天合实现量产的700W+组件,版型尺寸并没有变化,主要是依靠应用N型电池使得功率比原先多了40W,达到700W+的水平。

“现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土地成本是一个关键的要素。中部、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受限,功率的提升、组件效率的提升,能够大幅节省土地成本、劳动成本,所有支架、线缆,连接线等等,都是等比例下降。”李子轩说。

至于具体能带来多少成本的节约,陈奕峰向记者简单测算了一番:“由于目前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为组串式结构,一串系统最高电压是1500V,这几十串组件的电压不能超过1500V,否则系统就会崩溃,此时,由于210组件存在低电压优势,组件内一串最多可串28片组件,18X系列的组件只能串24片组件,少了4片组件,相当于串的组件块数越多,单串功率更高。比如都是对6兆瓦的系统,单串的组件块数更多,组串的数量更少,比如少4串,支架、引桥、土地都能节省下来,BOS(度电成本)节省4分钱人民币每瓦,相当于100兆瓦节省400万人民币。”

可见,基于210平台与N型电池技术,天合光能正通过尺寸技术与电池技术叠加,持续推进组件功率的提升,并降低了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事实上,这套专注于降本增效的“210+N”组合拳,带来的市场效果已经反映在公司的业绩上。

在2018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营收负增长的天合光能,在2020年首次推出基于210技术平台670W组件后,当年营收即触底反弹,实现同比增幅为26.14%的正增长,2021年营收增速上升至51.2%,2022年更是达到91.21%,几乎翻番;2023年8月30日,天合光能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493.84 亿元,同比增长38.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40 亿元,同比暴增178.88%。

眼下,随着被天合方面誉为“地面电站之王”的700W+组件产品量产,其开始积极组建210+N生态同盟。

在700W+组件产品量产发布会上,天合光能发起《共同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稳步迈入700W+》倡议,天合光能高级副总裁兼电池组件事业部总裁陈守忠表示,天合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投身700W+浪潮,在技术、产业合作等环节支撑光伏行业实现N型和700W+转型,向终端用户输出700W+一站式解决方案,加速产业链配套和融合。

“未来十年是整个光伏产业增长的黄金机遇期,而这十年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作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天合光能将与合作伙伴从战略合作,融合发展;联合创新,引领行业标准;开放资源,赋能培养三大路径入手,打造开放创新、共创共赢的生态圈。”陈守忠说。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天合积极推销的210+N型生态,其的竞争对手们均不置可否,尤其是182阵营的代表企业隆基绿能,在今年6月,后者还在上证e互动上直言:“公司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组件可靠性影响因素,基于光伏产品使用周期超过25年且长时间暴露在不同环境下的户外产品属性,建立了系统的组件可靠性评估体系,完成了超大尺寸组件风险评估,公司认为182组件是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同时,对于天合此次推出的700W+产品,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过是靠拼装大的来多发电,没有什么很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记者还注意到,当前N型电池主要演进的技术路径有两条,分别是HJT(异质结)和TOPCon,陈奕峰表示,天合光能很早就在布局研究异质结技术,但目前从产品性能、生产成本、投资成本来看,异质结技术形成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其进一步表示,从整体投资趋势看,今年很多企业都纷纷转入投资TOPCon的产能建设,但在他看来,TOPCon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没有任何研发经验的企业进入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同时,石英供应不足的问题,亦会导致今年TOPCon领域的实际产出不达预期。

“紧抓、加快、扩大”

在今年7月举办的2023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论坛上,关于目前光伏产业链的合作关系,高纪凡曾指出,眼下很多企业开始构建垂直一体化,甚至横向一体化的体系,对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让很多分工环节企业产生了危机感。

“现在(光伏企业)上游往下游走,横向也在走,但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做好,大不见得是强,行业内企业应该更好地与产业链相关方合作,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这样才能够走得久,否则5年以后,在某些环节失掉优势的企业,可能未来会更困难。”高纪凡彼时表示。

不过,“嘴上”说要多合作,“身体”却很诚实。从实际行动看,天合光能同样也在积极构建自身的垂直一体化产能优势,速度一点都不比同行慢。

在直击天合光能700W+组件量产的同期,记者就观察到,天合光能在青海西宁投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便是一个典型的垂直一体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在陈奕峰看来,天合选择在西宁落地一体化大基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青海可再生能源丰富,适合做上游的布局;二是天合于当地做垂直一体化布局后,组件生产出来之后,可直接服务于当地客户,降低综合成本。

“我们的理念是产品产于西部,用于西部,就地消纳,垂直一体化之后,技术上可以打通。如果硅片车间在西部,电池车间在东部,有问题的硅片需要运往东部做实验,来回运输时间成本2天。如果垂直一体化,有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响应,我们的良率、生产成本得到优化。”陈奕峰说。

而天合目前还在积极的复制“西宁”模式的成功。

今年4月18日,天合光能披露拟在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 10GW 新一代高效电池项目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项目总投资约 50 亿元人民币;5月29日,天合光能公告拟在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 25GW 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约 107 亿元人民币(其中,天合光能出资约 87 亿元,什邡国有公司出资约 20 亿元);7月11日又公告,称将在什邡进一步建设年产 13GW 单晶拉棒及配套项目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 53 亿元人民币(其中,天合光能出资约 43 亿元)。

“当前光伏行业处于 P 型向 N 型技术升级迭代的关键时点,公司将加快先进高效电池组件及上游晶硅段产能建设,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及提升市场领先地位。”天合光能在2023年半年报中指出。

“紧抓、加快、扩大”是光伏行业内上市企业近两年来高频提及的关键词,赛道内所有玩家争先恐后,生怕慢一步就会永远失去当前的市场地位。

回顾今年5月的SNEC展会,天合光能刚发布新一代N型i-TOPCon电池技术,彼时天合的展位人满为患,当观众看到当时的天合宣布2024年就能实现N型700W+组件量产时,还在感慨会不会太快,会不会太卷。

结果3个多月后,首批700W+组件就在西宁下线,这种速度就算在以“快”著称的光伏行业内也是难以想象的。

可见,在光伏迈向红海时代后,天合似乎已经准备“卷”在行业前列。

推荐阅读:

欧冶半导体完成A2轮融资 多家产业股东持续加持

一年两针的降脂药京沪开打,一针价格近万元仍供不应求?

股价暴涨之后,欧菲光拟受让重要子公司少数股权

大降价后,零跑卖一辆车就赔3.78万?董事长:制造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10月18日收盘PVC期货持仓较上日增持25861手

奈雪的茶首次公布加盟店数量:两个多月仅开出4家,集中在中低线城市

“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市值缩水超八成背后:毛利率连年下滑

神舟十七号近日择机发射 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2023年10月20日PVC(聚氯乙烯树脂)报价最新价格多少钱

10月20日收盘PVC期货资金流出1.02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