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快报

科技

“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发布

2025-09-01 | 分类: 科技 | 查看: 72052

  我国科学家正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月球科学研究领域。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于8月29日发布“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这一嵌入式专业大模型的构建,为“数字月球”云平台赋予了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

  人类研究月球地质演化,需依靠对撞击坑等地质构造的分析。而撞击坑的数量、大小、深浅、形态等特征,是解析月球撞击历史以及撞击效应的关键依据。

“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目前,月球上识别出的直径1公里以上的撞击坑已超100万个,直径1公里以下的撞击坑数量至今无法精准统计。若完全依赖人工识别,要完成所有月球撞击坑的排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科研效率,科研人员只需输入月球撞击坑图像及相关问题,专业大模型便能解答该撞击坑的形态、尺寸、形成年代等问题,并同步给出完整的文字描述。

  图为“数字月球”云平台。

  发布会上,刘建忠介绍,在专业大模型的研究过程中,已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多模态数据标注规范,构建了包含超8700个月球撞击坑、7272个月球其他构造的带标签指令数据集。“模型训练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刘建忠表示,“大模型在撞击坑年代分类与亚类划分任务中的准确率达88%,在月球构造自动识别任务中准确率达93%。”

“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V2.0”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按照项目规划,“数字月球”云平台将于2027年完成建设,并面向全球开放共享。(记者李黔渝)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携手上合伙伴汇聚和平发展力量
      • 新华全媒+丨天山下,万名跑者感受丝路新“脉动”
      • 香港故事丨听遗迹“讲述”香港抗战故事
      • 记者手记丨中医药“圈粉”上合朋友圈
      • 追光丨这场龙舟赛,为何未开赛就感动了无数人
      • 新华视点丨作家赵德发笔下的乡土变迁
      • 全球连线丨父亲在中国是公认的反法西斯战士
      • 金斑喙凤蝶“萌宝”出壳记
      • 60℃高温,为机车“做手术”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让农民工心更安

              人保车险|车险投保误区,你中招了吗?

              人保车险|新能源汽车充电小常识

              人保车险|二手车过了户,保险怎么办?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OpenAI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协议 加快商业化进程

              致敬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们!

              我国科研团队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新华视点|智能制造助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