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快报

科技

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问世

2025-08-04 | 分类: 科技 | 查看: 72225

  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Darwin Monkey(以下简称“悟空”)。这是国际上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悟空”支持的脉冲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神经突触超过千亿,其神经元数量已接近猕猴大脑规模,在典型运行状态下功耗约为2000瓦。

  人类大脑是一部极其高效的“计算机”。类脑计算是将生物神经网络的工作机理应用于计算机系统设计中,构建像大脑一样的低功耗、高并行、高效率、智能化的计算系统。此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是Intel在2024年4月发布的Hala Point系统,其神经元规模为11.5亿。

  “悟空”搭载了960颗该实验室自研的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整体由15台刀片式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该芯片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之江实验室于2023年初研制成功,单颗芯片支持超过235万脉冲神经元与亿级神经突触,并支持类脑计算专用指令集和神经拟态在线学习机制。

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问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类脑计算芯片的基础上,科研团队经过两年多的攻关,研制出超大规模的类脑计算机“悟空”,并开发出新一代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潘纲教授介绍,团队在“悟空”上部署了多项智能应用验证,能够运行DeepSeek类脑大模型完成逻辑推理、内容生成和数学求解等智能任务,还能够模拟包括秀丽线虫、斑马鱼、小鼠以及猕猴等不同神经元规模的动物大脑。

  “‘悟空’大规模、高并行、低功耗等特点,将为现有的计算场景提供新的计算范式。”潘纲介绍,它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的算力基座,可作为神经科学家研究脑的仿真工具,提供新的实验手段探索大脑工作机理,减少真实的生物实验。此外,人类的推理能力和效率远超当前人工智能,“悟空”计算机仿脑的工作机制和超越人脑的运算速度,将为未来类脑AI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持。(记者江耘)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我国双拥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 新华视点丨“热”力四射!暑期多元业态激发经济新活力
      • 新华全媒+丨今夏来吃“谷”,你准备好了吗?
      • 新华每日电讯丨三亚也清凉!避暑旅游的纬度定义改写了
      • 香港故事丨破解台风“密码”的追风者
      • 秀我中国丨当“老字号”遇上“Z世代”会擦出什么火花?
      • 记者手记丨非洲大陆最南端对加沙饥荒的“无声抗议”
      • 从潮玩展看文化消费新趋势
      • 哈尔滨打造夏季文旅新体验

              推荐阅读:

              智能家居推动家务劳动的第三次解放

              人保车险|怕被骗?那就看这篇车险投保攻略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致敬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们!

              我国科研团队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美科研团队获得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线粒体蛋白解析图像

              5月31日PVC企业产能利用率

              【库存】5月31日PVC库存数据公布

              (2024年5月31日)今日PVC期货最新价格行情查询

              与深圳“双向奔赴”,这座城市拼了!这些头部GP已进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