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快报

科技

建立月球研究的中国学派

2025-07-10 | 分类: 科技 | 查看: 7260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英国开放大学行星科学与探测教授马赫什·沙南说:“尽管人类获得月球样本已超过50年,包括阿波罗计划、月球号任务采集的样品以及大量月球陨石,但嫦娥六号样本的研究正在颠覆月球科学领域许多长期建立的假说与理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理论。”

建立月球研究的中国学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听着这样的评价,怎能不让人有扬眉吐气之感!

  在中国探月工程实施之前,我国月球研究总体而言处于“跟随”位置。原因很好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中国探月计划实施之前,中国唯一的月球样本,是美国赠送的阿波罗号采集的月球岩石样本,只有1克。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中国探月工程的每一步都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特别是嫦娥六号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并返回。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例如,揭秘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基本特征;提出月球岩浆活动是月壳厚度以及源区物质组成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月海玄武岩分布的“二分性”提供了全新认识;首次精确测定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让人类在了解太阳系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方面有了更精确的“宇宙时钟”标尺……

  “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建立月球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说,“来自月球背面的样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月球。我相信,我们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在月球研究上作出原创性、突破性贡献!”

  不止月球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认为,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稳稳的“三步走”,随着更多“一手数据”获取,中国行星科学也将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引领,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特别是加深对宇宙的认识,作出中国贡献!(作者:齐 芳)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观察
      • 专访丨“中国的持续发展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新希望”
      • 新华全媒+丨推动车企践行60天账期承诺 这窗口护航中小企
      • 新华视点丨新动能观察: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田间“速递”
      • 文化新观察丨新大众文艺:创新动能澎湃 创造活力奔涌
      • 追光丨一周后在德国开幕!今年大运会有何看点?
      • 国际观察丨美国双重“压榨” 日韩如何“求生”
      • 悬崖上的红色教育基地
      • 夜宿东林寺 陆游体验感如何?

              推荐阅读:

              上海:“车芯联动 ”探索芯片发展新模式

              给“深度伪造”这匹“野马”拴上缰绳

              10轮融资,30+机构,90亿估值……“AI语音第一股”再次冲刺港股IPO

              人保车险|怕被骗?那就看这篇车险投保攻略

              网络防沉迷 教育很关键

              人保车险|这款车险,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OpenAI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协议 加快商业化进程

              致敬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