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快报

科技

专家详解中国空间站未来开展的重点科学与应用研究

2025-01-14 | 分类: 科技 | 查看: 67729

  新华社上海1月13日电(记者张建松、喻菲)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将在今后10年至15年的运营中开展千余项研究。13日在沪召开的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会上,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国空间站未来开展的重点科学与应用研究。

  中国空间站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近地空间研究设施。据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应用发展室副主任巴金介绍,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将持续深化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及转化、生命生态、生命起源研究,重点部署哺乳动物太空孕育、密闭生命生态等方向,进一步揭示和认识空间环境对生命各层次的影响机制和响应变化规律,并在先进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专家详解中国空间站未来开展的重点科学与应用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微重力物理科学领域,中国空间站将持续开展金属和合金微观组织及宏观性能调控机理研究,掌握空间晶体成核机制及生长规律,指导地面材料制备。加强多相流体流动与传热应用研究,探索非平衡系统的科学本质与规律,促进智能制造、特殊功能流体等前沿技术发展。揭示微重力点火、火焰传播和熄灭的本质规律,促进高效低碳燃烧、动力系统性能提升等关键问题解决,为先进动力和高效清洁能源开发提供支撑。

  在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领域,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有望在暗能量本质和暗物质性质等宇宙学基本问题、星系与活动星系核、银河系与近邻星系等方向取得国际重大成果。高能宇宙辐射探测(HERD)、伽马射线偏振仪II(POLAR-2)围绕暗物质搜寻、宇宙线起源、极端天体演化等重要科学前沿问题有望取得突破。

专家详解中国空间站未来开展的重点科学与应用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中国空间站将重点面向近地空间、地月空间、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与在轨服务等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开展前瞻性空间应用项目、关键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在空间信息及精密测量新技术、在轨制造与建造技术、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技术等方面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空间站的拓展应用能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纠错】 【责任编辑:赵秋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塞上江南”焕新颜
      • 列国鉴丨新总统访华,斯里兰卡冀斯中关系取得新进展
      • 新华鲜报丨产销均超3100万辆!中国汽车“马力十足”
      • 新华全媒+丨大学生作业“AI味儿”变浓,怎么管?
      • 新华视点丨晋蒙高铁新通道登场 春运文旅迎新开局
      • 国际观察丨再次尝试逮捕尹锡悦能成功吗
      • 追光丨大冬会时间到!看往昔“回忆满满”
      • 60秒带你看斯里兰卡
      • 巴拿马“护旗运动”对美说“不”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新能源汽车充电小常识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OpenAI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协议 加快商业化进程

              我国科研团队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美科研团队获得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线粒体蛋白解析图像

              5月31日PVC企业产能利用率

              5月31日PVC企业生产利润数据

              5月31日PVC企业生产成本数据

              【库存】5月31日PVC库存数据公布

              5月31日收盘PVC期货持仓较上日增持34204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