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快报

科技

大脑神经元能在梦中继续演练

2024-08-12 | 分类: 科技 | 查看: 59070

  在睡眠期间,一些休憩的大脑神经元不仅会重播,甚至还会演练。这一发现是美国莱斯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团队在一项关于睡眠和学习的研究中提出的见解。据近期《自然》杂志、美国莱斯大学官网消息称,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研究大脑的单个神经元。

大脑神经元能在梦中继续演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要作者、密歇根大学库罗什·马布迪展示研究成果。

图片来源:美国密歇根大学

  有过备考经验的人几乎都知道“睡前复习、事半功倍”。这是因为睡眠有助于将新体验变为稳定记忆。多年前的研究就曾发现,如果动物在休息前探索新环境,那么它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以重现动物探索过程中轨迹的方式放电,海马体中许多特殊神经元的空间表征,在睡眠期间也是稳定的。

  但休憩中的大脑能力仅限于此吗?科学家此次追踪了“尖波涟漪”,这是一种在巩固新记忆中发挥作用的神经元激活模式,它可以标记新体验的哪些部分会被存储为记忆。

  幸运的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这些单个神经元如何在休憩期间保持稳定的空间表征。他们通过测量小睡后(不是一段时间清醒或睡眠不足后)的记忆测试表现,展示了所谓的“演练”。

  科学家先是训练小鼠在跑道上来回奔跑,跑道两端都有“奖励”。他们观察了动物海马体中单个神经元在此过程中如何“放电”。通过计算来回多圈的平均放电率,能够估计神经元的位置场,或特定神经元最“关心”的环境区域。

  科学家们用到了一种统计机器学习方法,其可以利用神经元绘制动物梦到的位置的估计值。接下来,再使用这些梦到的位置,估计数据集中每个神经元的空间调谐过程。听起来很复杂,但这个方法可以证实,对大多数神经元来说,在体验新环境期间形成的空间表征,在体验后的几个小时内都是稳定的。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神经元在睡眠期间所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稳定体验记忆——当科学家第二次将动物放回到环境中时,神经元的变化确实反映了动物在睡眠时学到的东西,甚至就好像第二次接触空间,实际上发生在动物睡觉时,真实的“第二次”则变成了“重演”。

  以往,几乎所有的可塑性研究(允许神经元重新连接和形成新表征的机制),都是关注动物清醒期间、刺激出现时发生的情况。现在,人们观察到的是在睡眠期间没有相关刺激时的神奇变化。这一观察,构成了对睡眠期间发生的神经可塑性的直接证据。(记者 张梦然)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硬支撑
      • 新华全媒+丨洪涝灾害过后,易出现哪些疾病?如何应对
      • 香港故事丨唱片博物馆:追寻音乐原始之美
      • 记者手记丨跑在奥运马拉松赛道,感觉比运动员还幸福
      • 新华每日电讯丨郑钦文出生的这座山城,何以成为体育名城
      • 全球连线丨外宾眼中的宁夏葡萄酒:何以引领产业繁荣
      • 通讯丨在“荷兰威尼斯”小村感受中荷交流
      • 阿根廷习武青年心向中国少林
      • 探秘哀牢山中麓原始秘境

              推荐阅读:

              以农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人保车险|车险投保误区,你中招了吗?

              人保车险|新能源汽车充电小常识

              人保车险|这款车险,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OpenAI与普华永道达成合作协议 加快商业化进程

              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研制成功

              中美科研团队获得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线粒体蛋白解析图像

              “闯关国际科创中心”系列之二:全过程创新篇

              5月31日PVC企业生产利润数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