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快报

科技

我科学家小麦条锈菌感病基因编辑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2024-06-12 | 分类: 科技 | 查看: 77563

  新华社西安6月11日电(记者姚友明)记者11日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病菌的侵染。这标志着该项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2年,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在线刊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进入到田间试验阶段,王晓杰的团队先在麦苗发青时将幼胚取下,随后将质粒导入幼胚,完成基因编辑过程。随后,团队将筛查基因编辑成功的幼胚育成麦苗,再移植到试验田中种植。夏收时节,试验小麦喜获丰收。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编辑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TaPsIPK1后的品种产量,与未编辑品种产量相比无显著差异。且条锈病抗性由高感提高到中抗或高抗,实现了编辑感病基因提高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且保持了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显示了编辑品种在生产上良好的应用潜力。此外,该研究创制出的广谱抗病农艺种质材料,为小麦抗锈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抗源材料。

我科学家小麦条锈菌感病基因编辑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麦是世界种植最广泛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25亿人口提供主食。然而,病虫害常造成小麦产量重大损失,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小麦条锈病是气传性的真菌病害,具有易传播流行特性,是小麦头号重大生物灾害,被称为小麦“癌症”,在全世界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发生过8次小麦条锈病大流行。

  下一步,王晓杰团队将致力于通过基因编辑让原有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实现“兼抗”。“这也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

我科学家小麦条锈菌感病基因编辑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端牢“中国饭碗” 激发振兴活力
      • 新华视点丨夜校为什么多年之后重新变热?
      • 两岸关系丨挥桨争流度佳节 台湾各地端午龙舟赛扫描
      • 新华全媒+丨陕西岐山的“三夏”新气象
      • 秀我中国丨用微缩摄影打开夏日重庆
      • 权威访谈丨金晓明:将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 经济参考报丨1毫米精准控制造就机器人巧“手”
      • 种业大省攥牢农业“芯片”
      • 中老铁路带火出国短途游

              推荐阅读:

              储能赛道火热 要警惕三大问题

              (2023年10月16日)今日PVC期货最新价格行情查询

              下游刚需补库为主 PVC行情缺乏明显向上驱动

              央视网与华为签署鸿蒙生态合作协议,加速推进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10月18日收盘PVC期货持仓较上日增持25861手

              带资1亿美元进组,软银前高管成希音副主席

              2023年10月19日今日PVC(聚氯乙烯树脂)价格最新行情消息

              各大电商抢跑“双十一”:流量战先行 价格力断后

              东方甄选推付费会员卡背后:零售业线上激战

              耐克澄清 打工人“做四休三”难普及

              关键词: